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汇:

 

词汇 仁义之迹
正文
释义 仁义之迹西晋郭象用语。出自《庄子·在宥注》:“夫黄帝非为仁义也,直与物冥,仁义之‘迹’自见,‘迹’自见则后世之心必自殉之,是亦黄帝之‘迹’使物撄也。”所谓“冥”,是无分别的境界,“迹”指外部表现,郭象认为万物自生,独化于“玄冥”之境,人只有“与物冥而循大变”(《庄子·逍遥游注》),才能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,黄帝、尧、舜等圣王“诚能绝圣弃知,而反‘冥’物相”、“直与物冥”。于是仁义之“迹”便自然而然表现出来。如果“圣人”主观上有意要表现“仁义”,那么“圣迹既彰,则仁义不真,而礼乐离性,徒得形表而已矣”(同上)。郭象从玄学家的角度,否定儒家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的教条(“名迹”)。由此主张“仁义发中,而还任本怀,则志得矣”(《庄子·缮性注》),要顺乎自然,非有所为地表现“仁义之迹”。
随便看

 

英汉词典包含224195条英汉翻译词条,涵盖了常用英语单词及词组短语的翻译及用法,是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5 egdrch.cn All Rights Reserved
沪ICP备2024086700号-18 更新时间:2025/05/23 06:46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