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汇 | 刘瓛 | 正文 |
释义 | 刘瓛 434—489南朝齐名儒。字子珪,沛国相(今安徽濉溪县西北)人。少笃学,博通《五经》。聚徒讲学,听者常有数十人。宋末,曾任郡主簿等职,因公事免,自此不愿复仕。齐高帝即位后,向他请教为政之道,他劝告齐高帝要以宋亡为教训,指出:“陛下诫前轨之失,加之以宽厚,虽危可安;若循其覆辙,虽安必危矣。”朝廷屡次征辟,皆不起。后以母亲年老而无钱奉养,乃应聘任彭城郡丞,再转会稽郡丞。齐武帝时,竟陵王萧子良请他任征北司徒记室,又除步兵校尉,都不应召。他身材瘦小,但儒学水平在当时最高,建康城的读书人不论贵贱都到他门下学习。为人朴实谦虚,不以高名自居。有文集行于世。 |
随便看 |
英汉词典包含224195条英汉翻译词条,涵盖了常用英语单词及词组短语的翻译及用法,是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