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汇:

 

词汇 帅天地之度
正文
释义 帅天地之度中国古代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种思想。周灵王欲壅塞谷水,太子晋以“帅天地之度”、“顺四时之序”、“仪生物之则”(《国语·周语·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》),劝谏其父取消此举。“晋闻古之长民者,不堕山,不崇薮,不防川,不窦泽。”其根据是:“夫山,土之聚也;薮,物之归也;川,气之导也;泽,水之钟也。夫天地成而聚于高,归物于下。疏为川谷,以导其气;陂塘污庳,以钟其美。是故聚不陁崩,而物有所归;气不沈滞,而亦不散越。”环境完美民人“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,和于民神而仪于物则”,必定“民生有财用,而死有所葬。然则无夭、昏、札、瘥之忧,无饥、寒、乏、匮之患。”由此造成“上下能相固,以待不虞”。因此,主张保持自然环境原貌。当水势变化,危及人生时,也不能采用壅防堕堙,而要疏导封崇:“昔共工弃此道也,虞于湛乐,淫失其身,欲壅防百川,堕高堙庳,以害天下。皇天弗福,庶人弗助,祸乱并兴,共工用灭。……其后,伯禹念前之非度,厘改制量,象物天地,比类百则,仪之于民,而度之于群生,共之从孙四岳佐之。高高下下,疏川导滞,钟水丰物,封崇九山,决汩九州,陂鄣九泽,丰殖九薮,汩越九原,宅居九隩,合通四海。”王子晋在对待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,以保护整体环境原始性为境界之说,并不可取,但“度于天地”、“顺于时动”、“仪于物则”的原则还是有一定合理之处。早于太子晋的鲁国里革,就已强调:“山不槎孽,泽不伐夭,鱼禁鲲鲕,兽长麑,鸟翼卵,虫舍蚳蝝,蕃庶物也,古之训也。”目的在保护生态资源,维护人之生存不可或缺的环境,防止其恶化。在他之后的荀子说:“草木荣华滋硕之时,则斧斤不入山林,不夭其生,不绝其长也;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,罔罟毒药不入泽,不夭其生,不绝其长也;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,四者不失时,故五谷不绝,而百姓有余食也;污池渊沼川泽,谨其时禁,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;斩伐养长不失其时,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财也。”(《荀子·王制》)所持观点与里革一致,而有所发展。
随便看

 

英汉词典包含224195条英汉翻译词条,涵盖了常用英语单词及词组短语的翻译及用法,是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5 egdrch.cn All Rights Reserved
沪ICP备2024086700号-18 更新时间:2025/05/29 05:27: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