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汇:

 

词汇 廷杖
正文
释义 廷杖明代皇帝责打大臣之杖刑。始于洪武初。工部尚书薛祥曾毙于杖下。成化前,大臣受杖尚容着厚棉底衣,以重毡叠裹,意在示辱,故不致死。正德时,刘瑾窃权,乃去衣行刑,受杖者每立毙杖下,幸不死者亦残废终生。武宗南巡,大臣因谏阻而受廷杖者达一百四十六人,死十一人。世宗时争大礼受杖者一百三十四人,死十六人。天启间,魏忠贤擅政,工部郎中万燝被杖死,后罢,而以其欲害者下镇抚司狱。

廷杖 

刑名。是封建帝王在朝廷上杖责臣下的一种刑罚,明代特有。明太祖洪武六年(1373)在宫殿上鞭死永嘉侯朱亮祖父子,还以蓄“异志”的罪名杖死亲侄朱文正,为廷杖之始。到英宗正统年间(1346—1449)皇帝在宫殿行杖成为常事。廷杖由司礼监监刑,锦衣卫施杖。宪宗成化以前不去衣,武宗正德初年,刘瑾用事,恶廷臣,始去衣,常有杖死者。明朝死于廷杖的大臣不计其数,武宗正德十四年(1519),因群臣谏阻南巡,杖言事者舒芬等一百四十六人,死者十一人。世宗时因谏大礼事,一次廷杖大臣一百三十四人,死十六人。廷杖是明代弊政之一。
随便看

 

英汉词典包含224195条英汉翻译词条,涵盖了常用英语单词及词组短语的翻译及用法,是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5 egdrch.cn All Rights Reserved
沪ICP备2024086700号-18 更新时间:2025/05/26 02:42:06